我们不必每个人都来一次“丢书大作战”,但可以多向身边人、朋友、亲人推荐我们所钟爱的图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样的阅读经验流通,展开的恰是一本本图书的精准奇幻漂流。 从英国舶来的“丢书”活动,声势浩大,却收效甚微,反映出在互联网泛娱乐文化狂飙突进的当下,传统阅读一再式微的尴尬处境。 但我们仍然要肯定“丢书”这一行为。即使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其创意夹杂着一种策划的味道,但其“日拱一卒”的精神无疑值得我们点赞。曾有人说过,“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对于阅读环境建设而言,每一个积极分子的努力,将形成整个阅读文化向上的合力。 从这个意义上检视“丢书”活动,其不再是几个人或者机构的一种公共活动,更是一次促进全民阅读的有利契机。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文化与传统阅读之间,本不是二选一的时代命题。从微观层面来看,很多人轻易地成为一个拿着手机玩耍的“低头族”,而忽略了书本所带给人的美好,恰是阅读向下的一个诱因。 一次“丢书”,当然无法完成提升国民阅读兴趣的使命,但它至少提醒我们重视阅读建设。从大环境来看,这需要从供给侧与需求侧两端发力。人们为何不爱传统阅读?除了手机上的社交软件等对人的绑架外,我们具有普及价值的精致读物事实上是不足的。每一年出版的图书很多,但真正打动人的、雅俗共赏的读物却不多。比如历年来的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在文学圈口碑不错,但有多少人读过其中多数书籍?各类网络作家创作的,充满幻想、暴力、复仇、成功学的阅读快餐,更消耗了很多人的阅读激情。 我们很难一步超越阅读底蕴深厚者,但影响身边的人,从我做起,则是我们的能力所在。我们不必每个人都来一次“丢书大作战”,但可以多向身边人、朋友、亲人推荐我们所钟爱的图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样的阅读经验流通,展开的恰是一本本图书的精准奇幻漂流,通过更加具体的阅读兴趣融合,影响更多人,从而提升我们的整体阅读环境,反馈于一个地区的文化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