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图书网 欢迎您的光临!
您的位置:首页>信息交流>最新活动
 
“众筹出版”切勿走偏
来源:图书馆报
    出版模式日益先进,这其中不得不提到“众筹出版”的概念。“众筹出版”现在于国内已经到了“准流行”的地步,但一件事物总要分两面看。流行的未必是好的,有很多人认可的东西也未必具有逻辑理性。若是分析起来,众筹出版本身暗藏的诸多问题的确很值得研究、取舍,以免让它越来越走偏。
  还是从“众筹出版”概念谈起吧。即便不用生硬的名词解释,它也很好懂。一般可以这么理解:一个作者有好的内容题材想要创作出版,不过担心该题材虽富于内涵价值却读者小众化(难有多少人购买),怎么办?可以在网上平台(众筹网)预先筹集出版启动资金。等资金筹集到一定的规模,让写作该书有了底气、未来的销售有了预期,项目启动起来也就顺理成章了。话说一本再小众的书,也总会有人阅读,国内数以亿计的阅读人口中总有规模令人满意的读者群来支持一部有价值的图书。但是,如何把这些分散如沙的读者聚成群体进而一齐来关注该书,就是个问题。因此,该书不能等到出版上市后“赌”一把(虽然有“赌”成功的),预先了解底牌岂不是更好?要知道小众图书的作者大多数资金贫乏,很难经得起市场失败,于是理想状态就是:先在目标读者群中筹集“预期”,并以资金交付的形式达成对图书的“预订”。图书预订到一定量后,作者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进行创作,并等待付梓。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自从“众筹出版”从国外被引进到国内,发展至今已严重走形。
  最大的走形是“众筹出版”在国内并没有按预期发展成为小众读物的筹资平台,而大多数针对的是畅销书。例如,大名鼎鼎的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的《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一书,也在去年出版前玩起了“众筹”。据报道,它一个月之内就筹集了出版资金160万元。比周鸿祎更有“名气”的林志颖的书《我对时间有耐心》也于同期“众筹”了一把,据悉第一天即筹资 10万元。无独有偶,娱乐名人乐嘉2013年在推出《本色》之前,也登上众筹网成功筹集了资金5万元。这些书都堪称为“名人书”,未免有些令人看不懂了:这些名人作者都缺钱吗?他们的书不玩“众筹”会滞销吗?他们玩“众筹”的目的是否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其他?
  抛开“名人书”不谈,一些颇有畅销潜质的非小众图书(基本上有好的市场预期)也纷纷加入了“众筹”。例如,号称“国内首部深度剖析互联网金融的著作”《互联网金融》在出版前也登上众筹网。该书由软交所副总裁罗明雄、联合国培机构董事长刘勇合著,都是财经大腕儿啊,怎么看怎么觉得它即便是正常出版也不像是赔本买卖。该书于2014年出版,仅一年就在当当网成为备受关注的五星级图书……业界突然醒悟,当初《互联网金融》玩“众筹”并不是为了筹集启动资金,而是为了宣传造势。例子还有不少呢,再举一个。腾讯微博开放平台资深员工徐志斌去年出版《社交红利》时也尝试“众筹”,结果“众筹”后短短两周便预订出了3300本,资金合计10万元。
  这下人们知道“众筹出版”在国内是怎么走形的了:它由“支持小众出版”的初衷大体上转了180度的弯,成为“为畅销书造势”的一种手段。这也见怪不怪,国际上不少流行的东西走进国内被“本土化”之后,不走形的鲜见。当然,幸亏走形得并不“彻底”,还有一些令人欣慰的案例。如据《中山日报》近日报道,该报自从刊发了《中山“飞人”“跃上”书本———苏炳添成长传记对外众筹出版》的消息后,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仅一天时间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山出版有限公司就收到500多个订单。据悉《黄种人跑进 9秒99———解码亚洲新飞人苏炳添》一书已进入排版阶段,最快将于8月中旬上市。的确,像《黄种人跑进9秒99———解码亚洲新飞人苏炳添》这种书的市场预期令人迷茫,赔与不赔较难预测,正常预计:它会淹没在每年40万种新书的汪洋大海中。因此,这样的“众筹出版”案例算是成功的。然而,最理想的“众筹出版”还应该是针对学术等小众门类的。
  “众筹出版”的普遍走形,不但没有挽救小众图书的出版厄运,反而愈演愈烈。只因图书市场就那么大,“众筹出版”的圈子也不是无边际的,既然那么多名人书、畅销书纷纷挤入“众筹”的队伍,肯定把小众学术读物的“众筹出版”空间无形压缩。此外,此风一涨,黑的就会变成白的,普通大众会被误导,将“众筹出版”视同于一种营销炒作手段而见怪不怪,“众筹出版”的本义也会变得越来越少人知。
  除此以外,“众筹出版”中蕴含的理性问题也不得不令人深思。
  首先,“众筹出版”符合正常的市场规律吗?坦白说,“众筹出版”有点“空手套白狼”的意思———它是正当的市场行为吗?就像房地产公司预先画好了一张“饼”(建筑蓝图),把这张“饼”夸得天花乱坠,以吸引众多买房者进行资金投入,抢购“虚拟住房空间”。等房地产公司为此筹集到几亿元资金后,便可以不用从银行贷款而动工。如果这种市场行为是正当的,房地产公司就再无资金链断裂之虞,靠贷款生存的银行也该裁员了。因此从理性上说,这是非法集资,不应被允许。虽然当下普遍都有期房预售行为,但还没到“空手套白狼”的地步。然而,“众筹出版”从理论上说是“空手套白狼”,不能因为其资金流量少(仅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就允许其堂而皇之地存在,除非有政府或第三方组织的监管。
  其次,“众筹出版”的确是个前沿概念,但要用好这个概念,完全可以不拘一格。例如,“众筹出版”不一定非要以图书预订的方式筹集资金,可以“众筹”与金钱不相干的“市场预期”。出版社在策划新书时都会进行市场论证,与其进行纸上谈兵的论证,倒不如利用众筹网进行一番市场探测。只要对新书感兴趣、表示将要购买阅读的读者达到一定的数量级,出版社便可以启动。当然了,这种“市场预期”因没有订金的交付而显得不那么可靠,但出版社可以将探测的数据打个折扣。此外,还有专家提出“众筹出版”不光可以筹集资金,还可以筹集题材和内容,这也不失为一条正路。总之,“众筹出版”的目的就是让作者和出版社预先探明市场,从这个思路上讲,对“众筹出版”的“筹”就值得好好研究一番。不过,这会与“众筹出版”诞生的初衷渐行渐远。但无妨,只要不是变得畸形就好———变是唯一的不变,不是吗?
  最后,正如上述说的,还是应该把“众筹出版”空间多留给有价值的小众图书。出版的路子要正,“众筹出版”不是一种噱头,是用来扶弱的。如果像目前国内这样,大部分让畅销书占据了“众筹出版”的舞台,就会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本来就不太愁市场销路的图书愈发畅销,担心出版后收不回成本的有价值的小众图书则愈发不知所措(好不容易有了一条“众筹出版”的路却被搅乱了)。放眼当下,其实“马太效应”正在社会和文化的诸多领域上演,书业能躲过这一劫吗?

2015-10-22 14:26:26

关闭窗口

 
     
     
北方图书网 欢迎您的光临!
辽宁北方出版物配送有限公司
地址: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央大街6号路14甲3号
Copyright (C) northbook.com.cn 2003-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辽公网安备 21019402000100号

ICP备案号:辽ICP备050022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