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儿了?感觉一年刚开始就到年底了。上市越来越早的日历书,总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提醒我们时间过得飞快,一年又要倏地结束,全新一年马上到来。 早在8月份,去王府井书店逛时,笔者就惊讶地发现《故宫日历2018》被码成宫殿的样子,摆放在显眼位置。从去年开始,日历书竞争就已经白热化,在“颜值”、创意等方面,拼出新高度。但要说受读者欢迎的,还是那些做工精细、文化底蕴深厚,禁得住咂摸和品读的日历书。
既然是日历,首要功能当然是实用。但既然把日历精心做成图书,那么除实用性、艺术性之外,日历书必然要具有阅读属性,这就需要把内容做出深度来。除了美观,还得精良,让里面的文图,能够惊艳我们的岁月、温暖我们的时光。不然,一本日历书,和普通日历、挂历有何区别?在翻阅日历时,除带来美妙观感外,还能够带领读者进入一个更丰富的世界,例如,领略古典诗词之美、欣赏名家作品魅力……
由于各种原因,有的读者每天读书时间较少,日历书却是最适合碎片化阅读的。如果日历书能让读者每天安安静静地品读几分钟,享受“每日一读”的时光,并愿意深层次地去延伸阅读,了解简约文字背后的相关作品和相关知识,会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启发。对读者来说,只是基于看上去很美,而冲动地花几十元购买一本,却一直放到书架上,到年底时没看过几页,那就没办法发挥日历书的阅读价值了。
翻阅今年的日历书,还有一个突出感受是,部分日历书注重数字阅读体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既可以纸质阅读,还可以在手机上进行浏览;既有文化蕴味,又与新技术融合。对日历书来说,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真正思考并满足读者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